文本来源:禅城英语培训 首选爱德华国际英语
体验是语言的基础,甚至,是一切的基础……
在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世界上所有语言中,对于典型颜色的认知都是相同的。就是说所有语言中的黑色都是一样黑,所有的红色都是一样红……。即使是语言里只有黑与白两个颜色的民族,如果教给他们其他颜色,他们也会本能的持同样的看法。
这是因为人类虽然语言的不同,但解析光线的视觉系统并没有不同,理解颜色的机制并没有不同。即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来源于视觉系统的真实体验。对于人类婴儿来说,所有身体机能都高度可塑,但一定要在关键时期的时期进行必要的体验,否则会影响长期的能力。例如关键时期遮住眼睛会弱视,遮住耳朵会弱听,动作体验不足会感统失调,音乐刺激少会五音不全,不接触语言更是一辈子也达不到正常母语的水平。为人父母的朋友可能会有经验,有一段时期孩子看啥都要咬,这其实也是体验,不宜强行禁止,最好找合适的东西让宝宝来磨牙……
这些基本机能的体验,必须是直接体验,间接体验是不行的。这一点在婴儿语音识别能力上表现得很明显。早年美国对婴儿的研究发现,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识别一切语言的语音,但如果只接受母语刺激,就会变得只对母语敏感,从而丧失对其他语音的敏感度。典型的就是日本人r、l不分。研究刚被报道后,美国家长就变得十分疯狂,纷纷买碟回家放给孩子听,生怕孩子对其他语言的语音丧失敏感。可事实证明,碟是没用的,该丧失还是丧失了。儿童语言发展方面著名的专家Patricia K. Kuhl做过两个实验。
第一个试验里,让一组9个月的美国婴儿4周里上12次中文课,每次25分钟。所以选择9个月的婴儿,是因为这时期的婴儿正处于失去对非母语音素敏感的过程中。由四位教师轮流给这些婴儿上课。教师都是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每位教师用十分钟,以适合婴儿的语调,读一段文字。在以后的十五分钟时间里,用不同的玩具和婴儿游玩。另一对照组的美国婴儿,也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方法,上同样内容的课,但是上的语言是英文。四周以后,发现上中文课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能够恢复,甚至达到在中文为母语家庭中成长婴儿的水平;而另一对照组的婴儿,辨别中文音素的能力则没有得到改善。
第二个试验中,他们找了新的两组美国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听这些教师教课的录音,或者看同样的教课的录像(有声音也有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组婴儿对中文音素的辨别能力和听英文课的婴儿一样,没有能够恢复。
Kuhl 的实验也说明语言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回路不是一个孤立的回路,而是涉及感知、认知、情感、动作等广泛的神经回路。母语的习得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的,婴儿在种种亲身体验中,在情境中同步发展语言回路,在发展其他神经系统的同时,将语言神经回路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神经系统连在一起形成语言区,完成母语的高效习得。
我们已经知道了体验的重要性,那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要亲身体验才行呢?也不是,百万年来人类祖先的进化,给我们留了一个异常牛x的感知机制,那就是——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最初被发现是出于偶然。
1996 年意大利帕尔玛,一只恒河猴坐在试验椅上,脑子里负责运动的区域被植入了一根细小的电线。每当这只倒霉猴子抓取或移动物体时,其大脑区域的一些神经元就会兴奋起来,监控器还会发出破哩~破哩~的声音。一天一个毕业生手上拿着一个冰淇淋球进来。猴子盯着他。之后,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当学生将冰淇淋球放到他的嘴唇边上时,监控器就破哩~破哩~的叫开了。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帕尔马大学的神经学家里佐拉蒂早些时候吃花生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当猴子看到人们或其它猴子拿着花生放到他们的嘴里时,同样的神经细胞兴奋了。
简单说,就是猴子看到人吃东西,就好像它自己也吃了一样,在相同的脑区有了反应。
后来的研究发现,人类有更加灵活、更加聪明、更加高级的镜像神经元,可以进行多种高级的镜像活动。
此发现实在牛X,触动了许多科学规则,改变了对文明、移情作用、哲学、学习、语言、模仿、孤独症和心理疗法的理解,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生物学基础。
关于镜像神经元的研究现在是相关领域的热门,我只说和我们用得上的。
镜像神经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条分缕析的概念推理来理解他人的动作意图和情感,而是通过直接在脑中“镜像模拟”来使我们直接“感知”。这是一个效率很高的理解机制,使我们能同时接受大量信息。我不用给将一幅画分成N个部分,用言语描述告诉你每部分都画了什么,而是直接给你看整体的画面。再例如,张三的女朋友不用审问他,只要通过头脑中自动“镜像”他的细微动作,就会发现他在隐瞒事情。而你看到张三被女朋友折磨,也会自动在脑中“镜像”以产生深切的兔死狐悲同情感。
有了镜像神经元,我们可以更本质更细节的理解语言习得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真实情境中习得语言,形成语言区,建立语言思维,一定有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参与。我认为镜像神经元就是语言习得的一个必要条件:一切有效的学习行为,都有镜像神经元的参与;一切没有镜像神经元参与的方法,都是效率极其低下的。
有了以上结论,我们可以来回答豆油的问题了。
1.问下“无论听到看到都要刻意“体验”一下这个词与时间的关系”,你是如何体验的?用大脑想象一下?能举个例子吗?
2.刻意“体验”就是说把需要掌握的概念,时时放在意识层面上,随时拿出来和所听见、看见的东西相触碰吗?
3.楼主老师,我妈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学完半年多,第三册成了瓶颈进展很慢了,前面的忘得厉害,用的钟道隆先生的听抄背诵法,求指教
1答:从感觉上,“体验”就是调用镜像神经元来把言语生动化,直接在脑中镜像感知伴随言语的情境。这也是将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思维的一个方法。例如我们显性地知道英语中的动词通常都附带“时间”属性,汉语却是没有的。那么要习得这个结构,我们就要在典型的情境中感知。例如
A:Did you sleep with my wife yesterady?
B: What? I wasn't even in the city! I flew to Shanghai yesterday morning
and just came back two hours ago!
A:Oh, I'm sorry. I thought you were the SOB.
这个情境中就突出体现了动词的时间属性。
具体的方法,就是想象,在意识上模拟。同时要善于对比,例如Do you sleep with my wife?能不能用,当然,但是语境就不同了:
A: I know she's a whore. She sleeps with many men.
But are you one of them? Do you sleep with her?
2.答:嗯,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3答:我个人十分佩服钟老师的毅力和精神,但是他的方法真的不科学,枯燥效率低。我买了他的书但还没仔细研究,就先不具体展开了,漏屋老师的文章对钟老师的方法有评价,可供参考(搜索:漏屋 钟道隆)。
回到令堂的个案上,我借题发挥一下对“背诵”的看法。那就是枯燥的背诵效率很低,很难真正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最多在做选择题上能起到些作用,但我们背得死去活来就为了做选择题么?
背诵低效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在背诵的过程中普遍脱离真实情境,大多只是单调的模仿,无脑机械的重复,更没有镜像神经元的广泛参与帮助理解建立语言区。当然,我也不是一棍子把背诵打死,关键要看怎么背。我认为背诵贵精不贵多,尽量挑情境度高的背,背下来之后要“反复拿出来倒腾”,碰到合适的情境就拿出来套。大家倒腾几段就会发现,对于语法的内化理解,其实有几个经典情境就够了。随便拿一段来说,六人行第一季第一集,钱德说自己的梦,他说到当他下面的电话响了,所有人都看他,这时莫妮卡接了一句:“So they wasn't looking at you before?”潜台词是你一直裸体,难道人们才注意到你么?这段里就可以很好的体会过去进行时在语境中的用法,有趣又精当。总之大家要多“意会”,单调记忆是没用的。
对于令堂,我建议放弃《新概念》吧,枯燥无趣情境度低。老人家有这毅力,不如结合一部美剧研究剧本,效果肯定大不一样。
最后关于镜像神经元的吐槽:
1.镜像神经元为民间的一些俗语提供了科学基础,例如东北有句老话:看人拉屎PY刺挠……
2.理解镜像神经元也能更好的理解“三体人”,虫子们明显没进化出这个机制……
3.《Lie to me》中Lightman对镜像神经元的本能进行精深练习,以破解说谎者避免被“镜像”的而进行的“表演”。但是他也承认有些人天生的镜像神经元十分发达,不用技术也能破解,如他的女员工Ria Torres。
文本来源:禅城商务英语培训 首选爱德华国际英语